KeyFC欢迎致辞,点击播放
资源、介绍、历史、Q群等新人必读
KeyFC 社区总索引
如果你找到这个笔记本,请把它邮寄给我们的回忆
KeyFC 漂流瓶传递活动 Since 2011
 

在音符间迷失的艺术——音乐节有感

[ 356 查看 / 4 回复 ]

今天登上校园论坛,满论坛都是学校里乐队演出的消息。点开一条,令人吃惊的吐槽和差评扑面而来:

“节目单是不是太小众了,只听过一两首。”
“不如来点凤凰传奇”
“真的还蛮想听周杰伦的耶”
“有句话可能有点不恰当:人民群众喜闻乐见,你算老几。”然后下面就是一片骂战,令人反胃。

有时候真觉得这个世界就是多数强奸少数的世界。玩兵棋的活该把游戏类型让给玩RTS,RTT的玩家,专修历史的人活该把自己的话语权让给周围的抽象左人、架空历史钢四小鬼,gal玩家活该被室友狠狠嘲笑“老二次元,没出息”……是,这些我都忍了。

然而站在学术、艺术顶峰的人无非那么几个,虽然不可说音乐节的乐队有那么高水准,但是相对大众也算是对音乐的艺术性更有了解的一部分人吧。

即便是从“听听自己没听过的歌”来说,乐队选择一些小众曲目也是相当合理的做法。

以上都是克制着自己的火气说的。如果说得更难听点的话:“有句话可能有点不恰当:你连吉他都不会舞,还对人家专门搞这玩意的人指手画脚,你算老几。”

我不知道现在是怎么回事,我本以为随着网络的推广,多元化将会是趋势,有能之人在大家面前展示他们认为是“艺术”的东西,应该是合理合法的。我可以不喜欢你的艺术,但是我也绝不会认为你是小众所以你就该滚下舞台(更何况,学生们一分钱门票钱都没付!)。我本以为是这样的世界,至少我认为我们学校本应该是这样的。看来我还是对我身边的人怀抱太高希望了。

这么说来,人的信息茧房,哪里是什么网络的过错,这不就是大多数人的过错——这不就是成为大流之后必然的后果。大众的附庸是要当的,信息茧房是不要的,新东西是不愿意接受的;音乐是不懂的,音乐节是要参加的,人是要骂带来音乐的这些人的。人一边说着“想要成为有趣的灵魂”,另一边害怕遭受异常的眼光,拼命的让自己不自然的融入人群,确实是好处都想拿到的姿态。

写到这里,我想起我的恩师(嗯,一方面他教了我诗歌哲学,另一方面他也在绩点上狠狠捞了我一把hhh)在某个学生在pre上大放厥词“要充分利用marxist理论,将高雅艺术和大众审美结合”之后,在课下对我说:“他简直是在胡说。哲学和艺术绝对不是一般人就可以欣赏的。每个人看到的东西可以不一样,但是未经过系统的训练就绝对不可能是对哲学和艺术的研究。”(非原文)。我深以为然。

如果说音乐乃至艺术竟像今天那样,屈从于所谓“大众审美认知”,将努力方向朝向“如何迎合大众”,以至于产出一堆除了能让观众在音乐会现场跟着土嗨以外毫无用处的口水歌,我很难想象未来艺术将如何发展。于是我的老师就会再次这么说:“艺术业已在死去的路上,不仅是艺术,文科本身也是。”这是他那一天对我说的另一番话。我不知道这样算不算艺术的消亡,或者这么说对不对,但是我知道我绝对会站在这个未来的反面。就这些。
最后编辑Mayrain 最后编辑于 2024-05-27 10:07:14
分享 转发
TOP

現代人的詬病
就靠這些黑話來博得關注,然後引發論戰
然後對此行為,樂此不疲
只能說,事情總有欣賞他的人,也同樣有批評的人
不要老是看黑暗面,弄得自己不愉快,然後上論壇尋求慰籍
那些人,防不勝防,就算揪團去反擊,也是中了那些人的計謀

當你看完那些留言,你不高興了,他們可高興了
水羊不可一日無牡丹!!!
你今天膜拜牡丹神了沒??
TOP

現代人的詬病
就靠這些黑話來博得關注,然後引發論戰
然後對此行為,樂此不疲
只能說,事情總有欣賞他的人,也同樣有批評的人
不要老是看黑暗面,弄得自己不愉快,然後上論壇尋求慰籍
那些人,防不勝防,就算揪團去反......
水羊 发表于 2024/5/26 16:37:00https://www.keyfc.net:443/bbs/images/common/back.gif


谢谢水羊同学~确实如此,我过了一天再想了想,这种争论只能说毫无意义,不若将自己的事情管好。
为此哪怕感到痛心也毫无意义,人还是要试图去改变而不是去哀叹。顺便,早上好呀~
TOP

这不就是典型的"多数人的暴政"么
只不过从选票变成现金了
1

评分次数

    KFC第三届版杀 戏服 日向秀树
    TOP

    持有不同观点~
    比如杜牧的《阿房宫赋》:“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矣”。可以说是用最朴素的话,讲出了最深刻的道理。不管有无文学素养,都能震动内心。
    与之相比,我觉得凤凰传奇的很多歌都是朴素好听的,又是贴合大众的,所以才能走红。绝不能用“所有人都能欣赏就不算真正的艺术”来评价,艺术是不该孤芳自赏的。
    “哲学和艺术绝对不是一般人就可以欣赏的。每个人看到的东西可以不一样,但是未经过系统的训练就绝对不可能是对哲学和艺术的研究。”这句话我部分赞同,至少音乐和文学这方面还是有很大差别的,比如我不怎么爱听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欣赏不来~但是一些钢琴独奏却很喜欢。
    我觉得艺术的往复发展的,大部分都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回到生活”,把高深的艺术用所用人都懂的方法表达出来,这是真正的大师所为。
    似水流年~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