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FC欢迎致辞,点击播放
资源、介绍、历史、Q群等新人必读
KeyFC 社区总索引
如果你找到这个笔记本,请把它邮寄给我们的回忆
KeyFC 漂流瓶传递活动 Since 2011
 

[其他] 三论《水浒传》和《家族计划》

[ 196 查看 / 2 回复 ]

三论《水浒传》和《家族计划》



近段时间我一直在聆听鲍鹏山老师对水浒的解读,在鲍老师的不断指点之下,水浒这样一部恢弘的巨作离我的生活变得越来越近。到现在,一部《水浒传》对我而言有了非凡的意义。

在写这篇感触之前,先允许我做一个深刻的忏悔。在我初入书的海洋的时候,我开始读很多书,后来我在读书的过程中产生了某种偏见——我开始认为西方的文学作品比国内的文学作品要好。后来读了不少书籍后,我开始了解当代作品的优点,不过那个时候还是对国内的古代文学抱有偏见,然后直到现在,在几乎半年的水浒传熏陶中,我对我国古代璀璨靓丽的文化感受到了无比的尊敬。掌管中国的文艺之神啊!我对你抱有崇高的敬意!掌管人类出生的神明啊!我为自己可以以一个土生土长的中华民族的人而对你感到无比的敬仰!

到此结束。



前两次我们聊起家。那是一个温馨的地方,有爱的地方,这次我们不再过多赘述。水浒传的一开篇,描写了许多形形色色的人物,犹如接力赛一般,不幸的命运被一个又一个人来交接。史进,鲁达,林冲,杨志,宋江,晁盖……一个又一个不幸的人,遭受了一次又一次打击。其实最可悲的不是命运的嘲弄和侮辱,而是茫茫人世间,没有家人,没有朋友,没有温暖,没有人在你失意的时候,为你说出温馨而动人的话语,前路茫茫,一片黑暗,没有一个人手持火把,伴你而行,这是,最痛苦的事情。

施耐庵先生的笔法太妙了。从史进开始的水浒传真的是开了一个好头,他本来有一个家,可是莫名其妙地没有了。因为自己守护的人的告密一把火的烧掉了。前段时间,我写过一篇关于丢失东西的文章。那次我们讨论了丢失以后怎么办,却没有思考过“丢”这一行为。什么叫丢?稀里糊涂地珍贵的实物不见了,这就是丢。丢,和扔不同,丢掉的是宝物,扔掉的是垃圾,丢了东西会去寻找,扔了东西会感到轻松。史大郎在他二十岁那年,丢了自己的家。从此以后,他再也没有了父母,没有了兄弟,没有了立锥之地,茫茫世界,何处容身?二十出头的楞头青年,一纸通缉令使他不得不离开家乡,前往黑暗的江湖。江湖啊,江湖,江流长远,湖泊辽阔,到哪里才能把自己丢失的家给找回来呢?去哪里呢?
史进的故事有个主题,叫做“寻找”,寻找师傅,寻找朋友,寻找家人,寻找容身的地方,在黑暗的江湖里奔波。奔波,奔波,奔波得风尘满身,伤痕累累。年轻的孩子,触碰到了世界那厚实的壁垒,想哭,却没有人安慰,想说,却没有人倾听。
这时候,鲁达来了,两人一见面,鲁达便叫了一声“兄弟。”兄弟,兄弟,又是朋友,又是家人。多少酸楚,多少泪水,多少话语那一刻涌上来了史进的嗓子眼啊。“吃饭了吗?去那里找师傅呢?今晚住这里吧?”史大郎啊,史大郎,真亏你没有当场哭出来啊。
史进的寻找到此其实就结束了。家人也好,兄弟也罢,他已然找到了。但是故事里的他却不明白,于是他依据着惯性出发了,不过他会回来的。师傅走了,找不到了,可是朋友来了,家人来了,兄弟来了,就可以坚强着活下去了。
接下来是鲁达。鲁达的主题是孤独,孤独啊,孤独,人有三种孤独。没有人来倾诉,没有人说话,这是第一种孤独,是年轻人的孤独。背负起各种各样的责任而埋没了自己的本性,改变了自己的性格,面对过去的自己是感受到的寂寞,这是第二种孤独,这是成年人的孤独。还有第三种孤独,这是英雄的孤独,为了理想和本心而不被人理解,站在生命的高出,经受命运的寒冷,这是最难受的孤独。鲁智深就承担着这样的孤独,所以他一路打,一路骂。遇恶便打,遇丑便骂,遇苦而助,遇善而扶。可是很少有人理解他,五台山上的和尚不理解他,桃花村的太公不理解他,他为之卖命的长官不了解他,就算他赏识的兄弟或许也没能看透他。他心中的正义很简单,鲁达也从来都没有掩饰,可是却很少有人可以走进他的内心里去。只有一个人——智清长老,爱他,敬他,所以鲁达接受了长老给他的封号。鲁达也是人啊,活生生血淋淋的骨肉之人啊,难道他的心里就不存在对家人,对容身之所的渴求吗?可是他放弃了,因为有更重要的东西在前面——正义。鲁达为了正义而承担了孤独。这就是他成为佛的秘密。

有人不孤单,有人有妻子,有父母,有朋友,有未来,有理想。那个人叫林冲,林冲的主题叫做放弃。林冲一直在放弃,被逼着做选择题,选这个,还是那个,快选!高衙内这么叫着,权力和利益逼迫他马上回答。前程和妻子,他选了前程;前程和岳父,他选了前程,前程和理想,他选了前程;前程和生命,他选了生命,选到最后,没得选了,所以只能爆发。打起这些文字来多简单啊,真的好简单啊,谁能知道这是一个普通人的一生呢?林冲爱家,爱朋友,爱妻子,他多么多么放不下手啊?为了家人,他不是什么都可以做吗?可是美好的东西,怎么总是容易招来苍蝇和蚊子呢?凭什么美丽的事物总是难逃毁灭的命运呢?林冲的放弃,不单单只是他一个人的放弃啊!而是每一个面对生命的发难时候被迫做出选择的人的放弃啊!

同林冲一起出场的,还有雪。洁白短暂美丽的雪,林冲的故事,凄惨苦闷,可是他那天下山沽酒时下起的那场大雪,多么美丽,多么地有着诗情画意。漫天的飞雪啊,宛如人世间最美好的东西的化身,降落在草料场附近,降落在林冲人生最坎坷的终点。

同样的还有杨志,悲情的人物,命运折磨下的苦命鬼。他的故事的主题是夺回。他想夺回来他失去的东西,因为他有方向,有目标,所以他没有迷茫,点头哈腰地挨家挨户去送钱,只为了拿回所谓家族的荣耀。家,又是家,杨志为什么对他家族那么痴情?因为杨氏家族给了他身份认同,给了他所谓存在。人啊,最初的身份,难道不是父母的孩子,兄长的弟弟妹妹吗?这是我们最初的,也是最珍贵的身份标签,可怜的杨志,一直在失去,直到最后穷困潦倒,一抹泪水啊,饥饿的肚皮又不争气的叫了啊,看看四周吧?不是还有最后的一把宝刀吗?不是还有这把可以卖到几个好钱让自己饱食一顿的宝刀吗?
杨志下来多大的决心啊,才决定斩断自己和家族最后的一丝联系啊?卖之前,他告诉自己,自己砸锅卖铁也要把这么宝贵的东西赎回来,这不是他最后的一点自尊吗?赌上了最后的颜面,他挑起生辰纲,赌上自己最后的资本,他进行了最后一次的尝试。可是那天机星吴用,多会算计,于是他只好站在悬崖上……
最后是武松,打虎的英雄,武松。武松的故事,要从那只吊睛大虫说起,老虎,动物界里一等一的存在,百兽之王!可是武松,能打,敢打,而且打赢了。那么现在,他成了百兽之王了,他成了打虎英雄了。可是连这样的打虎英雄,他也没有守护住自己的家人。武大郎,作为家人,他是可怜的,可悲的,作为武松的哥哥,他是有着特殊的意义的,对武松来说是不可替代的人啊。可是竭尽全力他也没能守护。天哪!连打赢了老虎的人都守护不了自己重要的人啊。那我呢?我呢?
武松武松,可怜啊,可悲啊,可同情啊。他也没有了容身的地方啦。

于是这些人聚集起来了,没有家的人啊,来到了梁山泊。

梁山,究竟是什么?

史进上了梁山后不再寻找师傅,鲁达上了梁山后未曾说过寂寞,林冲上了梁山才知道妻子和岳父的死讯,杨志上了梁山后再也没有赎回他的宝刀,武松上了梁山有了很多的兄弟。
梁山,是史进的师傅,鲁达的理解,林冲的家人,杨志的宝刀,武松的兄弟。

梁山,是他们的家。

写到这里,涕泪纵横,你的人生是什么主题?是寻找,是孤独,是丢失,还是夺回,你是否渴望家人,渴望朋友,渴望安慰?你是否有属于自己的一个家,属于自己的一个梁山泊,你是否有着活下去的指望和未来的念想?你是否有着坚守的心中的正义和方向?你是否有着重要的人和重要的东西,你是否会因为我的嘘寒问暖而感激流涕?你是否有着对世界,对命运的愤恨不满而流泪涟涟,你是否会因为一声兄弟而拨动心弦?
最后编辑atamaitai 最后编辑于 2024-06-08 18:54:26
分享 转发
spitz的温柔
蓝心的热血
登上荣光的列车
乘着宇宙的风
+++++++++++++++++++++++++==
NEO·NEW·KEYFC二群
欢迎大家来玩
群号:687613611
TOP

我只有一个感想耶 你到底是多爱水浒传呀 !( 另外我很好奇你们一个事情耶 为何都说什么外国文学或者本国文学谁比较好什么的呀 ,文学哪有用国家线来分好坏的 ,这个逻辑漏洞来的好吧 )
一直以来感谢你的爱(声),川上とも子小姐,谢谢

KANON 完播 17 周年 & AIR 开播 19 周年纪念 & CLANNAD 发售 20 周年纪念 ^_^ 啦 ~ !  !  !

2024 ^_^ 观铃 *^_^* 幸福快乐 *^_^* 啦 ~
V ~ !      !      !

2024 / 05 / 13  琴美 ^_^ 生日快乐 🎂 的说 ~ !          !          !



—— 倒数计时 ——

鼓起勇气,努力加油 ,全力以赴 ,迈步前行 ,无论何时 ,你都一定能去成为你所喜欢的你哟 ~ !

结束宿命之轮的命运之‘圆’(羁绊) 传承爱与希望 实现梦想 崭新未来的开始啦 ~
TOP


那次我们讨论了丢失以后怎么办,却没有思考过“丢”这一行为。什么叫丢?稀里糊涂地珍贵的实物不见了,这就是丢。丢,和扔不同,丢掉的是宝物,扔掉的是垃圾,丢了东西会去寻找,扔了东西会感到轻松。


梁山,是他们的家。

写到这里,涕泪纵横,你的人生是什么主题?是寻找,是孤独,是丢失,还是夺回,你是否渴望家人,渴望朋友,渴望安慰?你是否有属于自己的一个家,属于自己的一个梁山泊,你是否有着活下去的指望和未来的念想?你是否有着坚守的心中的正义和方向?你是否有着重要的人和重要的东西,你是否会因为我的嘘寒问暖而感激流涕?你是否有着对世界,对命运的愤恨不满而流泪涟涟,你是否会因为一声兄弟而拨动心弦?

一时竟不知如何说起,不由得让我想起高中读论语
“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子路曰:“君子死而冠不免。””
时,突然之间不由得流泪的时刻。应该说当我意识到了论语中人们的悲情命运的时候,我才真正的算是入了这本书的门。差不多是这样的感觉。有关论语的故事我暂且在这里不提,因为这部分真的可以拿出来再开一贴说,无论是子路、子贡、颜回、孔子还有其他很多很多的人都有着他们丰富的人生经历。我想表达的是,这就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力量。应该说,大多数时候,都是隐而不露的;但是当人真正的经历过了这样的事情,突然有一天这道印记会和书中的某一个情节印证起来,在那一刻这些情感突然之间无比真实,书中的人们仿佛真的就是现在的我,以前的我,未来的我。于是当我读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时候,想到了自己曾经美丽的理想被击得粉碎,以及自己原本完整但是现在破破烂烂到处都是问题的身躯,而我的人生在还未开始就已经看到了终点,我所爱的人在这个庸庸碌碌的世界下坠而我却无力做些什么,甚至连我自己都在无可救药的堕入谷底的时候,突然就会有一种痛苦的感觉如海啸般将我席卷而去,带着我无尽的泪水。于是在我真正的失去了某个我珍爱的人,几年之后,在某个时间,读到某句话的时候,才会感受到,一个能够陪伴在自己身边,哪怕无法和自己内心相合的人,是有多么的珍贵,又或者说像归有光的文章那样,直到我真正的让自己投身于家族的继承,才会让我意识到,我的身上有着来自“家人”、“家族”和“血脉”的责任,以至于我无法放下我手中的笔,永远也无法停止。
(当然这种责任感,大多数时候是我自己寄托给我自己的。我的家人似乎并不怎么看中所谓“家族”的概念,但是我丝毫不这么觉得。)

而文章中提到的容身之地,我想这就是所谓“梁山泊”存在的意义。有人说写作者自己也在书中,我深以为然,头疼君所提一切,自然我极为赞同,而在此基础之上,我认为本身梁山泊或许也可以作为“作者”本人期待着寻找个人归宿的愿望的体现。
另外,我其实比较好奇,这种解释虽可解释梁山的形成,却似乎很难解释梁山的衰败究竟意味着什么。虽然结合施耐庵本人生平,他大概确实是个悲观主义者吧。
其他的我并无补充,应该说已经写的相当完善。寄托人的情感之地,究竟会在哪里呢?
最后编辑Mayrain 最后编辑于 2024-06-12 22:17:1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