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FC欢迎致辞,点击播放
资源、介绍、历史、Q群等新人必读
KeyFC 社区总索引
如果你找到这个笔记本,请把它邮寄给我们的回忆
KeyFC 漂流瓶传递活动 Since 2011
 

一篇关于200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高行健的评论

[ 8835 查看 / 7 回复 ]

本来想查查灵上的书评的 结果翻到这东西了 笑死我了

得奖的背景
    在现有的各类文学奖中,世界性的文学奖,似乎一直是诺贝尔文学奖的声誉最
高。诺贝尔文学奖鼓励母语创作,以丰富人类的文化多样性。在这个原则下,只有
15万人口的冰岛人说的冰岛语、由《旧约》时代流传至今的希伯莱语、东欧犹太人
所使用的意第续语等少数语族的作家,都获得过这个大奖,但是已经过去的一百年
中,却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地球上使用人数最多的一个语种:汉语,把许多汉语作家
排斥在外。
    有人说:诺贝尔文学奖是欧洲人主持的游戏,一方面是他们与我们的文学观、
价值观有所不同,一方面是汉语小说被翻译成外国语的数量和水平都不够,评委们
对汉语文学大都很隔膜,因此导致汉语文学久久不能问鼎诺贝尔文学奖。
    也有人说:除了客观因素之外,缺乏好的汉语文学未始不是主观原因之一。至
少近年来不见有什么产生轰动效应的汉语文学了,读者最多的畅销小说,作者是金
庸、琼瑶和王朔。但是让金庸、琼瑶和王朔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不是笑话,也是笑
话。
    诺贝尔文学奖一向有较多的争议,这主要和文学不是单一标准与缺少硬尺度有
关──在这一点上,它显然不如奥运会的奖牌来得分明。尽管许多中国人对诺贝尔
文学奖十分重视,不少作家都认为自己最具获奖资格(这倒不奇怪,“文章总是自
己的好”嘛)。文学奖奖的本来应该是文学,但是在当今中国的情况下,其影响面
不可避免地会超出文学之外。因此得主的产生,就更具有多面性。
    关于诺贝尔文学奖的今年得主,前一段时间国内的媒体包括网络发表了许多文
章,例如新华网发了《中国离诺贝尔奖仅一步之遥》,人民网则发写了《中国百姓
的诺贝尔情结》,而更多的报刊则纷纷预测有可能是华人作家,而且根据各自不同
的消息来源或估测,指名道姓地认定最有可能得奖的是大陆作家巴金、王蒙、莫言、
苏童等人。
    但是完全出于人们的意料之外,2000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旅法华人作家高
行健。
    这是设立诺贝尔文学奖近百年来第一个得奖的华人作家。
    瑞典文学院认为:“其作品的普遍价值,刻骨铭心的洞察力和语言的丰富机智,
为中文小说和艺术戏剧开辟了新的道路。”他的小说《灵山》被认为是罕见的文学
杰作。表彰他1986年被禁的小说《彼岸》(The Other Shore ),表彰他作品中对
个人奋斗的描述。褒词称高行健为小说家、翻译家、戏剧家、导演、批评家。他将
获得91万5 千美元的奖金。他接受采访的时候,表示对得奖感到诧异及荣幸,因为
他认为自己并不是热门的人选。所以他的获奖,是连他自己也感到意外的。
    诺贝尔文学奖常常爆出冷门,并不奇怪,令人关注的是:这个高行健虽然是华
人,但是今天不但已经不是大陆作家,而是个已经入了法国籍的华人。正确地说,
他今天是法国人,而不是中国人。诺贝尔文学奖,依旧没有落在中国!

得奖后褒贬不一
    由于高行健1987年流亡法国,以“政治难民”身份在巴黎定居。基于他的政治
立场,大陆当局对当然是持否定态度的。自1989年以后,他的作品在大陆也基本上
看不到。因此大陆的人们对高行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一事褒贬不一,名人们的表态
也很为难而慎重。
    高行健获得2000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传出以后,在媒体上特别是网络上能够
看到各种各样不同的反应,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反应,主要有如下一些:10月13日,
中国外交部发表声明,指出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会把奖项颁发给高行健,“有不
可告人的政治图谋”。
    接着《人民日报》(楼下高人考证——没那会事)以《将“诺贝尔文学奖”授予高行健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
感情》为题,发表了评论员文章,全文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了51周年华诞,举国欢腾,全国各族人民共庆这一象征中
华民族彻底推翻三座大山,真正站立起来的伟大日子。然而,在斯堪地那维亚半岛
上的瑞典文学院里,一场闹剧正在上演。一小撮对中国人民怀有极不健康心理的所
谓文学专家,不顾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将新世纪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现居
法国的华裔“作家”高行健。瑞典文学院的倒行逆施,极大地伤害了中华民族的感
情,这是对12亿中国人民的严重挑衅。
    诺贝尔文学奖揭开了中国人民淤积在心底的历史伤痕。早在1968年,我国伟大
的语言大师,著名话剧《龙须沟》的作者老舍先生即被视为诺贝尔文学奖的最有力
竞争者。但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老舍先生不幸逝世。而瑞典人竟敢冒天下之
大不韪,冒着伤害中国人民脆弱心灵的危险,将一半已经放在老舍先生手里的诺贝
尔文学奖强行颁给日本的川端康成。这是什么性质的行为?这是与中国人民为敌的
行为!据此,我们可以认定,瑞典文学院是一贯反动,一贯敌视红色政权,一贯敌
视中国人民的彻头彻尾的反动组织。
    瑞典文学院在给高行健的“颁奖书”中说,“其作品的普遍价值、刻骨铭心的
洞察力和语言的丰富机智,为中文小说艺术和戏剧开辟了新的道路。”首先我们要
问,其作品何在?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有几人知道什么高行健?其知名度,即使
较之其东洋兄弟高仓健,便差之远矣,更不要说广受人民爱戴的两岸三地知名作家
如琼瑶、金庸、余秋雨了。其次,什么叫“为中文小说艺术和戏剧开创了新的道路”?
泱泱中华,上下五千年,早在唐朝就有剧本出现,在元朝更有光宗耀祖的伟大艺术
形式元曲从天而降,中华5000年戏剧史怎能为一个区区的高行健而改写?自欺岂能
欺人,欲盖反而弥彰。
    此外,在今年全中国盛传台湾民主斗士、作家李敖将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李敖
同志的落选,再一次验证了瑞典文学院的丑恶嘴脸和反动本质。众所周知,李敖同
志曾参选台湾“总统”,其远大志向昭然若揭。瑞典文学院视此大文豪如无物,悲
乎!!!


灵山我还没看过,所以想看看别人的评价,但没想到评价这么差, 看来搞文学的还是本土中国人最牛啊~
最后编辑ilovesswdr 最后编辑于 2007-05-24 13:30:21
分享 转发
TOP

回复:一篇关于200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高行健的评论

可笑,国人近20年有文学吗?出过一个大师吗?
TOP

回复:一篇关于200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高行健的评论

《灵山》我看过两遍,感触都很深。不管它配不配得诺贝尔奖,我个人很欣赏此作。

文学难免是个人化的东西,我觉得《灵山》好,但不见得能成功推荐给其他人,可能像给非gal玩家推荐Air一样。

高行健的作品我也就喜欢《灵山》一部,他的其他作品都比不上这个。

相对于高行健的其他作品如《一个人的圣经》,《灵山》中的政治色彩少多了,而更多的是玄学色彩。我认为此作就成功在把玄学分散到一个个的神奇故事中,一开始看起来并不那么“玄”,但就觉得作品中有更深的意思吸引着你看下去。我觉得此作跟《灰羽联盟》有相似之处,在表达上都有些“深藏不露”,用看起来不那么华丽的故事,营造出很有意思的氛围。

我所欣赏的“大师”作品,就是这种踏实认真的创作出来,不故意搞怪,不依靠“噱头”吸引人的作品吧。

《灵山》应该算文学,而不是政治。但由于高同学早年写了太多不和谐的政治文章,想走回文学道路也难得走了。

话说此贴还是有被和谐的可能……高同学毕竟是敏感人物……
TOP

回复:一篇关于200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高行健的评论

考证顶楼引用中的造谣新闻:

高行健获得2000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传出以后,在媒体上特别是网络上能够
看到各种各样不同的反应,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反应,主要有如下一些:10月13日,
中国外交部发表声明,指出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会把奖项颁发给高行健,“有不
可告人的政治图谋”。
    接着《人民日报》以《将“诺贝尔文学奖”授予高行健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
感情》为题,发表了评论员文章,全文如下:


这个是在造谣,是在无端污蔑我们的人民日报。
首先,从文章遣词用句上就可以判定,这不可能是人民日报的评论员文章。
其次,从百度和google搜索文章标题,得出的网页中,该文没有权威来源。
第三,在西祠胡同中发现此文:http://www.xici.net/b15420/d606747.htm
第四,查证人民日报和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0年10月13日-2000年10月19日的电子版,未发现有以上评论员文章,两报仅在2000年10月14日第二版刊出一则短讯,全文如下:


中国作协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指出
诺贝尔文学奖被用于政治目的失去权威性


    新华社北京10月13日电  瑞典文学院10月12日将2000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法籍华人作家高行健。
    高行健1940年出生于中国江西省,1987年到国外,后加入法国国籍。
    中国作家协会有关负责人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中国有许多举世瞩目的优秀文学作品和文学家,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对此并不了解。看来,诺贝尔文学奖此举不是从文学角度评选,而是有其政治标准。这表明,诺贝尔文学奖实质上已被用于政治目的,失去了权威性。

    《人民日报》 (2000年10月14日第二版) 


中国作协负责人指出
诺贝尔文学奖被用于政治目的失去权威性


  新华社北京10月13日电  瑞典文学院10月12日将2000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法籍华人作家高行健。
    高行健1940年出生于中国江西省,1987年到国外,后加入法国国籍。
    中国作家协会有关负责人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中国有许多举世瞩目的优秀文学作品和文学家,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对此并不了解。看来,诺贝尔文学奖此举不是从文学角度评选,而是有其政治标准。这表明,诺贝尔文学奖实质上已被用于政治目的,失去了权威性。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0年10月14日第二版) 


据此,可以判定,顶楼所引资料是在造谣。所称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很可能出自西祠胡同的恶搞。但文章具体出处,暂无精力去考证确认。

以上!
封印之地
TOP

回复:一篇关于200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高行健的评论

楼上的没必要这样吧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在讽刺"吃不到葡萄 说葡萄酸的人"
最后编辑ilovesswdr 最后编辑于 2007-05-24 13:00:19
TOP

回复:一篇关于200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高行健的评论

没啥,只是考证癖再次被诱发了而已。
顺带,其实还是会有很多人会真认为是人民日报说的。
封印之地
TOP

回复:一篇关于200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高行健的评论

"很多人会真认为是人民日报说的"

我看baidu上好多人还真把这当人民日报写的了……
最后编辑ilovesswdr 最后编辑于 2007-05-24 20:28:03
TOP

回复:一篇关于200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高行健的评论

人民日报?,,,,,,看来还真的不能小看国人的造谣能力啊
ねこねこ~~にゃにゃ~~
TOP